2.1 應用範圍 1. 解釋能力 為甚麼人們會用「路徑」來對人類的總體行為來作出抽象描述,而我也會就這主題,特寫一書?原因一字咁淺﹕這名詞的解釋能力最強,最能有效率地把狀況模擬出來,讓大家去理解。 請記著,「路徑」並非我發的名詞,用「路徑」來對政治行為作出模擬性的解說,也不是我的發明。本書只是把這固有名詞作出的應用(application)作出一個概括性的描繪,好使大家更明白政治的基本原理。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其「卷二」有說﹕「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以手指月,手指是用來指出月亮的所在,手指並非重心,月亮才是,這好比「路徑」,也並非重心,只是用來令讀者理解作者意指的政治理論的方法。 「楞嚴」即「事情」,「首楞嚴」就是「第一件事情」,再加上「萬行」在前面,即是「一萬件事中最重要的事」。至於甚麼是「大佛頂如來」,相信不用解釋了。「密因」指「秘密收藏」,當然是最勁的知識,才有需要秘密收藏。「修證」是「修行」和「證理」的合稱,後者即是「明白、證實真正的大道理」。「了」即是「完結」,因此「了義」就是「最終的義理」,即是「最終的真理」。 簡單點說,這是釋迦牟尼(西元前563年至前483年)教導諸位菩薩的天書。 本章的主題,就是列出一些「路徑」的實質應用。這裏所謂的「應用」,指的是人們通常用這比喻來模擬甚麼事情,而這模擬也是非常貼切,有助於解釋事性的狀況。請注意,路徑作為比喻的應用千千萬萬,數也數不盡,以下只是列出一部分。
2. 應用例子 非洲南部有一塊內陸土地,西邊是納米比亞,北邊是贊比亞,東邊是津巴布韋,南邊是南非,面積有581,730平方公里,西元3世紀起,已被班圖人開始在此聚居,1885年,這裏成為了英國殖民地。1966年9月30日,它脫離英國,宣告獨立,改名「博茨瓦納共和國」。 它是一個小國,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由國民議會選舉產生。2018年的統計,人口只有2,254,068人,全球排名145。它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家,主要收入來自開採鑽石、養牛,2021年的統計,人均收入7,817美元,全球排名101。 我們可以這樣說﹕英國把這塊土地成立了殖民地,是建造了一條「路徑」。此地人民脫離英國統治,是另外建造了一條新的路徑。至於這國家國內的種種制度與規則,則可視為「政權」這條主幹線下的支路。 博茨瓦納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和博茨瓦納語,後者英文稱為「Setswana 」,或叫「Tswana」是班圖語的分支。如要數到班圖語族的最大分支,則「Swahili」(斯瓦希里語),又可串成「Kiswahili」,意即「瀕海地區」,現時有超過五千萬人使用,是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的官方語言,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國家語言之一,也有在 贊比亞、拉維、布隆迪、盧旺達、莫桑比克等國家作為交際語言被使用。 「Swahili」和其他所有語言一樣,是有文無字,18世紀時,開始用阿拉伯字母來拼寫,19世紀後,歐洲開始統治非洲,則改用拉丁字母來拼。由此可以見得,政治對於語言的影響力。 此外,「貨幣」也是「路徑」的一種﹕它有相關的規則或法律,人們使用某一種貨幣,也是一種慣性,而使用它的人們,也好比路徑上的行人…… 不消說,語言也可視為「路徑」﹕它要經由人的使用,去維持其生命,當沒人使用時,就像一條荒廢了的路,而它也有分支,也需要用力量/資源去維持其持續生存……諸如此類。
3. 上層建築 「上層建築」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名詞,根據《百度百科》,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等的總和。它包括階級關係(基礎關係)、維護這種關係的國家機器、社會意識形態以及相應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和設施等。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對立統一。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在一定的經濟關係基礎上形成的包括政權、法制、軍隊、員警、法院、黨派團體的組織活動等全部國家機器和政治機構以及政治、法權、道德、哲學、藝術、宗教等方面的觀點在內的一個龐大社會體系。」 它可粗分為「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兩大類。根據《維基百科》前者是「在階級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後者則是「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學思想、文藝思想等意識形態諸種形式」。結論是﹕「在上層建築中,政治處於主導地位;國家政權是上層建築的核心。」 我們可用「路徑」的理論,應用於對「上層建築」的解釋。 例如說,「政治上層建築」包括了「司法」,而「司法獨立」就是司法制度的一種。所謂的「司法獨立」,包含了兩個元素,一是在「裁決獨立」,即是法官可以自由心證地,根據法律,作出不受任何人影響的判決。二是「制度獨立」,意指和行政、立法等其他政府部門的有著嚴格的分權分工,不隸屬於任何一個部門之下。 要達到以上所云的「司法獨立」,制度上須有某些配合。通常的作法有法官身分審案時所作行為而負上民事責任,嚴格限制司法人員的任命方式及任期,其他即不能輕易地解除法官職務或減少薪酬,也不得質疑法官已判之案等等。 現時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會聲稱自己的法庭有「裁判上獨立」,但在某些國家,則並不一定實行「制度上獨立。例如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司法機構,便是其立法機關,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屬下部門。 話說中國的司法機關分為負責審判的「法院」,和負責檢控的「檢察院」。 在人事部分,根據《中國憲法》第六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下列人員﹕……(四)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五)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在法院部分,第一百二十八條則說明﹕「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 在檢察院部分,第一百三十一條說﹕「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雖然它不受行政部門所影響,可是卻受到立法機關的管轄。第一百三十三條說﹕「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和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 以上的有關「司法獨立」的上層建築,可視為「路徑」,前人定下了,後人依循路徑而走,從而形成了「司法獨立」的傳統。 再以「思想上層建築」為例子﹕思想的其中一環,就是藝術。 西方很多人相信「為藝術而藝術」,英文是「art for art's sake」。這思想來自19世紀的法國,法文是「l'art pour l'art」。根據《維基百科》,它是「早期法國唯美主義的運動口號。它認為藝術的內在價值,並且是唯一的真正的價值,不在於迂腐的、教導道義的或功利的作用。一些「為藝術而藝術」的作品往往被認為是「自身具有價值的」。「自身具有價值」這一詞起源於希臘語「αὐτοτελής」,意思是「自身是完整的」。在19世紀的法國運動中,這一個詞被發展成為用來形容「內部導向」或「自我激勵」的人的形容詞。」 在很多西方人,尤其是藝術創作者的心中,藝術與任何社會、政治和經濟影響分離開來,就是藝術的主旨,因而造成了一條「路徑」,創作人沿著這路徑而創作,欣賞者沿著這路徑去欣賞和批評,掮客沿著這路徑去買賣,政治沿著這路徑去立法和執法。 然而,在世界的另一方,對於藝術,又發展出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 2014年11月25日,新華社發出了一條報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近日在京主持召開三個調研座談會……文藝要為人民服務,這是社會主義文藝最鮮明的主題。 「文藝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的文藝必定是社會主義的,必定是人民群眾的,必定是為人民服務的。文學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改善人的性格,可以提高人的素質。好的文藝能夠激勵人奮勇前行,不畏艱難險阻,而低俗的文藝則會使人誤入歧途。 至於文藝工作者,劉雲山認為他們「應該自覺地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拒絕低俗,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創作原則,創作出人民的、大眾的、社會主義的文藝作品……文藝為人民服務是對文藝工作者的根本要求。」 政府也要配合「文藝為人民」這基本政策﹕ 「文藝為人民服務也是黨政機關開展文藝工作的基本導向。文藝不能放任自流,文藝需要黨和政府的正確引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壯麗景觀,然而,在文藝大繁榮的同時,也有一些低俗的、粗俗的、惡俗的作品混跡其中。黨政機關要加強對文藝的監管,既要保護優秀文藝的生存空間,又要遏制“三俗”文藝的發展。」 他的結論是﹕「文學藝術要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要為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服務,最根本的,是要為人民服務,這既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宗旨,又是以人為本的具體表現。」 以上例子,鮮明地說出了中國就「文學藝術」這上層建築,走了與西方主流截然不同的路徑。 |
目錄 | 書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