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新路 1.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舊約‧傳道書》成書於西元前一千年,據說是所羅門王口述的智慧箴言。它的第一章有這樣的一句話﹕「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這句話在後來被改為中文的諺語﹕「太陽之下無新鮮事。」 或許我們可以套話說﹕「自從人類走遍了整個地球之後,世上已再無新的路徑。」如果再極端一點,連其他生物也計上去,我們甚至可以說﹕「所有人類走過的所有路徑,早被其他生物走過了。人類只是走著它們走過的舊路,因此,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新路』可言。」 貫通香港和九龍半島的第一條海底隧道,在1969年9月1日動工,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3.2億港元,全長1,860米,由15節鋼裝沉管組成,兩方入口分別位於銅鑼灣避風塘和紅磡灣填海區。1989年和1997年,香港分別興建了東區和西區兩條海底隧道,加起來,一共有3條,一直至作者撰本文的今天,數目不變。 在1972年8月2日之前,香港並沒有海底隧道,但難道這沒有交通工具來往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嗎?答案當然是﹕不。 1923年,油麻地小輪取得渡輪專營權,1933年,天星小輪取得了第二個渡輪專營權,在沒有海底隧道之前,人們可以乘搭渡輪,來往兩地。亦有汽車渡輪,可以把車輛連司機一起運通兩地。再遠趨上去,早在1875年,已有一種小型電船,名叫「嘩啦嘩啦」,英文是「walla-walla」,這奇怪的名字來自其馬達發出的聲音。嘩啦嘩啦通宵運作,當渡輪在晚間停止服務,人們只有乘搭它。 如果再往上溯,莫非在未有嘩啦嘩啦之前,人們便無法往來港九?這當然也不可能,皆因人們可以乘搭風力或人力的木船,甚至只是一艘小舢舨,以至於游泳渡海,也是可以。 事實上,在未有填海之前,香港的中環至九龍的尖沙咀,水路距離也不過是1.6公里而已。1906年,香港已有舉辦「渡海泳」比賽,1979年因海水骯髒而停辦。2010年,在政府積極淨化海水後,再度舉辦,自此每年均有二千人左右參加。由此證明,從九龍游泳到香港,也不是甚麼難事。 以上證明,從宏觀角度看,世上並沒有全新的路徑這一回事,所有的所謂「新路」,全都不過是舊路翻新。不過,如果我們把觀察的層次稍為不那麼宏觀地看,那麼,仍然可以把1972年8月2日通車的海底隧道視為一條新路。
2. 另闢蹊徑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說:「昔者嬰之治阿也,築蹊徑,急門閭之政。」所謂的「蹊徑」,也即是「小路」。中文諺語的「另闢蹊徑」,意即另外創造出一條可行的路,這正如前文舉過的例子﹕當德國沒有可用的貨幣時,人們只有使用香煙,作為權宜行使的貨幣,這就是「另闢蹊徑」了。 為甚麼當「此路不通」時,我們便要另闢蹊徑呢?皆因路徑是必需品,正如貨幣也是必需品,當它消失了之後,人們不能不用它,正如人類不能不走路,所以,到這時候,人們只有另闢蹊徑,另外創造出一條新路去走了。 二戰後,戰勝的美國和蘇聯分別佔領戰敗的德國,表面上,德國馬克仍然是國家的合法貨幣,但實際上,它的價值已與廢紙無異。理論上,人們可以物易物,也可使用美元來作交易,然而,以物易物太不方便,美元的流通數量又不足夠,反而香煙則一櫃一櫃在不停運過來。因此,人們退而求其次,使用了香煙來作為交易貨幣。 在當時,一包20根裝香煙的價格是30美元左右,最值錢的是美國的「Chesterfield」牌香煙,可換到75美元至90美元。據說,2根香煙已可睡少女,一個人一個月的生活費不過是幾根香煙,據說有美國人用了155條,即1,550包香煙,蓋了一座樓房。 就此,1947年5月17日紐約報紙《New York Herald Tribune》的報導說﹕「諺語有云﹕『金錢不是一切』–––但在法蘭克福,香煙是。」(To paraphrase an old maxim – “money isn’t everything” – but in Frankfurt, cigarettes are.) 事實上,香煙作為貨幣,其來有自﹕幾乎在全世界的監獄,都採用香煙作為貨幣。在殖民地時代的美國,本來用的是英國的貨幣,可是因數量不足,民間也用了煙草來作貨幣,維珍尼亞州甚至在1642年,由政府直接立法,把煙草訂為法定貨幣。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得出﹕路徑不死,由於貨幣是必需品,當它的供應量不敷應用時,人們必然也會創造出另外一條生路,以供行走。然而,另闢蹊徑畢竟是小徑,很難長久維持,長期下來,它往往被由更大的力量所開闢的新路,去取代之。1948年,由蘇聯佔領的東德,與由美國佔領的西德,分別發行了新的馬克,從此終結了香煙當貨幣的時代。
3. 革命 《周易‧革卦‧彖傳》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但我們並不會把改朝換代稱為「革命」,在中國歷史上,只有湯推翻夏朝,以及革命黨人推翻清朝,分別稱為「湯武革命」和「辛亥革命」。 「革命」指的是根本性的改變,換言之,單單只是改變政權,例如清朝取代了明朝,但並沒有改變君主制度的本質,不可以稱為「革命」。但革命黨推翻了清朝,成立共和政體的中華民國,則是革命。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政權改變只是「循環」,好比舊路的翻新,而「革命」則是開闢了一條「新路」。 我們在前面也說過,「路徑」不一定指政治、政權,也可以指其他,同樣地,革命也不一定指政權的根本性變化,而是在很多方面,只要有根本性的變化,均可視為「革命」,例如「工業革命」。 《維基百科》的「工業革命」條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約於1760年代興起,持續到1830年代至1840年代。而後產生所謂的第二次工業革命(1870年)和20世紀以來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在這段時間裡,人類生產與製造方式逐漸轉為機械化,出現了以機器取代人力、畜力的趨勢,以大規模的工廠生產取代手工生產的一場革命,引發了現代的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 用機器來取代人力、畜力,以及用大規模生產來取代手工生產,是生產過程的根本性改變,因此可以稱為「革命」,也可以視作是「新路」。同樣地,香港人用海底隧道來取代嘩啦嘩啦,以及取替了渡輪作為渡海的主流地位,也可視為「新路」。
4. 共產主義革命 《維基百科》說﹕「共產主義是一種共用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以階級鬥爭建立無階級的社會。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而且貨幣和國家都得到了廢除。」 Jacob Venedey (1805年至1871年)和Carl Wilhelm Schuster (1808 年至1872年) 是社會主義者,支持德意志諸國統一成為一個共和國,因被政府通緝而流亡到巴黎。1934年,他們在巴黎成立了 「流亡者聯盟」(Bund der Geächteten)。 2年後,一部分成員分裂出來,成立了「正義聯盟」(Bund der Gerechten),英文譯作「 League of Justice」。注意,由DC漫畫旗下的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水行俠、閃電俠、綠光戰警、火星獵人、羅賓、綠箭俠、原子俠、鷹俠、黑金絲雀、驚奇隊長、塑膠俠、鋼骨等超級英雄組成的團體,英文是「Justice League」 正義聯盟的口號是﹕「四海之內皆兄弟」(英語:All men are brothers)。1947年,恩格斯(1820年至1895年)和發明共產主義的馬克思(1818年至1883年)加入了正義聯盟,成為了新領導人,並且把口號改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1848年2月21日,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倫敦出版了《共產黨宣言》,開首語是﹕ 「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員警,都聯合起來了。 有哪一個反對黨不被它的當政的敵人罵為共產黨呢?又有哪一個反對黨不拿共產主義這個罪名去回敬更進步的反對黨人和自己的反動敵人呢? 從這一事實中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共產主義已經被歐洲的一切勢力公認為一種勢力; 現在是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並且拿黨自己的宣言來反駁關於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的時候了。」 換言之,這篇宣言的目的是企圖把共產主義付諸實行,而其方法就是先取得政權,然後方能把這理論實踐﹕「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 在這之後,共產主義者展開了幾十年的奪取政權運動,也即是「革命」。1917年,馬克思主義者列寧(1870年至1924年)推翻了俄羅斯帝國,得到了政權,並且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對社會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 在這之後,波蘭、東德、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蒙古、阿爾巴尼亞、朝鮮、越南、中國、古巴、柬埔寨、老撾等國先後成立了共產主義政權。到了作者執筆時的2022年,世界上只剩下中國、越南、老撾、古巴這4個共產主義國家,而朝鮮則早於1980年,已取消馬列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把它發明的「主體思想」作為唯一指導方針。1992年,它修改憲法,把所有的馬列思想和共產主義內容統統刪除了。至於其執政黨,一直以來稱為「勞動黨」,不叫「共產黨」,因此不用改名。 共產主義革命,除了更換政權,還進行了是顛覆性的社會改革,因此,這就不是循環,而是一條新路了。
5. 世界革命 共產主義革命並不單純是政權的改變,而是企圖從根本性地改變整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把全世界的所有土地和人民,改造成為共產主義國家。所以我才不說這是「改路」,而是企圖打造出一條「新路」。 新路往往與舊路共存,例如高速公路建成後,前存的普通公路多半也會共存,不會拆掉,這好比日本在1978年建成了成田機場,但前存的羽田機場也繼續使用。可是,1917年成功得到政權的共產主義革命者建立了新路後,卻並不打算與舊路共存,甚至是想毀滅整個世界的所有舊路,由其所設計的新路去全部替代,是為之「世界革命」。 根據《維基百科》﹕「世界革命指的是馬克思主義中,無產階級以暴力革命推翻世界各國的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世界革命可以導致世界共產主義(world communism)及之後的無國界共產主義(stateless communism)。」 「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期間,全球各地爆發起義,加上中國文化大革命、越南戰爭、古巴革命、拉美游擊戰,西方的新左派、民權運動,具戰鬥精神的黑豹黨、德國紅軍派、日本赤軍,以及在各地類似的、帶武裝的「解放陣線」組織,以至稍有起色的勞工運動——有一段時期,世界革命似乎不但是可能,而且即將到來。所以當時有一句流行話:『東方已紅,西方也預備好了』(The East is Red, and the West is Ready)。但這股激進潮流很快就在80、90年代保守主義的反撲、中國改革開放和東歐劇變之中又一次消退了。」 不過,世界革命的想法並非是共產主義者的發明,
6. 成本 新路和循環的最大分別是甚麼呢?答案是﹕成本。 假設在1972年,往來香港和九龍半島要多開一條渡輪線,成本不高,只需要買幾條船,建造一個新碼頭,就可以了。但是,要建造一條海底隧道,成本當然高得多。試想想﹕是把舊路翻新的成本高,還是另建一條新路的成本高? 在政治的世界,打造新路徑的成本也很高,所謂的「成本」,離不開硬力量、金力量、軟力量,不過威力最大,足以開闢新路的,首推硬力量。 列寧等人在推翻俄羅斯帝國,奪得政權後,國家馬上爆發內戰,從1917年打到1922年,雙方軍隊各各死了一百多萬人,還丟失了46萬平方公里土地。也許,如果他們只是推翻政權,不進行共產主義的社會改革,反抗力量會少得多,也不一定發生內戰。 共產黨人在推行社會改革時,也使用了強大的力量。列寧有一句名言,常常在中國的教科書中被引為試題﹕「無產階級的自發鬥爭,如果沒有堅強的革命家組織的領導,便不能成為無產階級的真正『階級鬥爭』。」所謂的「堅強領導」,意指更多的力量,也即是更高的成本。 這裏岔開一筆﹕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1903年,它的內部形成布爾什維克、孟什維克兩派。1917年2月,俄國發生革命,沙皇政權被推翻,布爾什維克獨立建黨,繼續叫做「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史稱「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布爾什維克)」。1918年,改稱「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俄共(布)。1925年,又改稱為「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聯共(布)。直至1952年,才正式改名「蘇聯共產黨」。由於其名稱變來變去,所以前文的名稱也只得避重就輕,免得前一個名字和後一個名字不同,讀者看得一頭霧水。 正因共產主義革命需要極巨大的力量,因此,前述的共產主義國家全都是憑藉強大的硬力量奪取政權。然而,在這世上,也有一些馬克思主義政黨透過民主選舉,獲得執政權,例如秘魯的「自由秘魯」,和圭亞那的「人民進步黨」。 不過,它們都不肯承認自己是共產主義政黨,只認自己是左派和信奉馬克思主義。再說,在今時今日,馬克思主義已在不同的國家實行了一百多年,已非「新路」,而且它們經過民主選舉而執政,而民主選舉在該兩國而言,實行已有多年,也只能算是「舊路」而已。 |
目錄 | 書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