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研究投資,也寫投資書。研究投資時,免不了也要研究貨幣,皆因用來購買投資產品的,就是貨幣,換言之,貨幣和投資產品有如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互不相容,但又息息相關。 正因貨幣是如此的重要,我在撰寫《周顯發達指南》時,佔最多篇幅的,就是外幣和房地產的部份。有關房地產的投資,後來我另外寫成了一本《炒樓密碼》,至於貨幣的部份,我亦有意另成專書。然而,市場操作和數據分析向來並非我的專長,但我在理論分析、建立架構,以及抽象思維方面,不敢自誇,卻是少有人能夠及得上的。於是,這一本《貨幣密碼》在找資料和寫作之時,其內容已在不知不覺之間,從一本投資工具書,變身成為了一本專講貨幣理論的專著。 2. 大家在閱讀本書時,將會看到大量的貨幣史故事,然而,它的主題並非是講貨幣史,它的舖排,也並非按著歷史的先後次序而定。這即是說,這些貨幣史實的引用,是作為例子,用來說明理論,所以這本大講貨幣史的專書,並不是一本貨幣歷史書,而是一本講貨幣理論的書。 不諱言的,我是一位歷史愛好者,喜歡「通古今之變」,用歷史事實來支持理論。當我研讀貨幣史時,我赫然發現了一個事實,就是古人的貨幣知識,遠遠超出今人的想像﹕他們比我們的想像聰明得太多。今人所採用過的貨幣制度,往往古人已經採用過,其實我們只要單讀史實,便可以知曉這些貨幣制度的得失。 同時,在讀貨幣史時,再加上理論架構的分析,我往往也可以發現一些現代貨幣理論的明顯錯誤。我不明白,為甚麼今日的經濟學家,又或是貨幣學家,專門研究數據,卻不去研讀歷史,用古人的經驗去檢證今日的理論。據我的所知,貨幣大師佛利民的出身,正是從研究美國貨幣史開始的,而他亦三番四次的強調了,熟讀歷史對於經濟學的重要性。 在這裏我要向讀者說一聲抱歉,因為要配合我的作品的「大戰略」,本書所舉的例子有的並非是最貼切的,因為在有些情況之下,更好的例子不得不放在其他的書上,例如說,跟著出版的《本位和儲備》,將會深入討論到國民黨使用的法幣,又例如說,在「政府的強制」的一章之中,最佳的例子應該是日本的軍票,但是這一部份的內容,我將會寫進將會出版的《日本密碼》,那就不宜在本書重覆了。因為《日本密碼》不能少了「軍票」的部份,但是「貨幣的條件」是一本理論書,例子只是用來說明,換上別的例子,並不會影響到理論的完整性。 3. 本書是在2012年中開始撰寫,寫到了2013年初,大約完成了二十多萬字,某一天,突然感到了很絕望﹕這本書怎的好像寫來寫去寫不完的?於是,沒耐性的我,拋開了本書的寫作,自然也拋開了有關方面的思考和參考書,一頭裁進了其他書本的寫作。 然後,在2014年初的一天,和出版經理人商量,大家都覺得寫了二十多萬字的內容,丟開不出版,未免太過浪費。於是,我們合謀,先把寫好了的第一部份經過重寫、舖陳、重新編訂內容,先出版了,以後的,以後再作打算。 這部份的內容是「貨幣的條件」,說的是很基本的原理。然而,從這些很基本的原理,卻可以推理出千千萬萬的其他結論。很多現時坊間流行的所謂「理論」,卻是連這些基本的原理也不能符合,自然也是行不通的。反過來說,只要我們能夠好好的掌握到這些基本的貨幣原理,好比掌握了生物學上的進化論,便可以把有關的變化一一的順藤摸瓜,推理出來。 4. 這個「貨幣密碼」系列,因為還沒寫完,不知總共有多少本,不過完成了的部份,則可分為三本,分別是﹕貨幣的條件、貨幣的進程、本位與儲備。這是第一本。 |
目錄 | 書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