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甚麼是謀?
《説文解字‧言部》:「謀,慮難曰『謀』。」換言之,去思考、拆解困難的事情,就是「謀」了。
因此,《尚書‧大禹謨》說:「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即是「沒有經過廣泛諮詢的計策就不要用了。」《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即是「上流貴族只會思考大道理,不會想及賺錢的事」。
從此推論,「謀生」就是「想辦法(賺錢)生活」,「謀利」就是「想辧法賺錢」,「謀取」就是「想辦法得到」,「謀求」就是「想辦法去追求」,「謀殺」就是「有預先安排的蓄意殺人」,「謀臣」就是「幫皇帝/主人想計策的手下」,「謀面」就是「有意識的踫面」,這是相對於無意識的路上偶遇,「謀略」就是「能抓到重點」,「謀臣」就是「輔助皇帝/老闆想法子的手下」……至於甚麼是「謀財害命」、「與虎謀皮」,則人人皆知,也不用多說了。
2. 甚麼是權謀?
當我們搞清楚了「謀」字的意思,究竟甚麼是「權謀」,就呼之欲出了。
《荀子‧君道》說:「上好權謀,則臣下百吏誕詐之人乘是而後欺。」偽托是齊國開國君主姜尚,即小說《封神榜》中的姜子牙寫的《六韜‧上賢》說﹕「無智略權謀,而重賞尊爵之。東漢史學家班固寫的《漢書‧五行志中之下》說:“「朱博為人強毅,多權謀。」范曄寫的《後漢書·張宗傳》說:「及大司徒鄧禹西征,定河東,宗詣禹自歸。禹聞宗素多權謀,乃表為偏將軍。」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說﹕「曹嵩生操,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操幼時,好游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操幼時,好游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
簡單點說,「權謀」就是「謀取權力的能力」。
3. 權謀和權術的分別
對比「權術」和「權謀」,好像是差不多的東西,這兩者究竟有甚麼分別呢?這正是本章的主題所在。
讓我們回到「術」的定義﹕「術,邑中道也。」換言之,「術」是「路徑」,雖然只是在小邑內部的小路,比不上城市和城市之間的大路那麼寬闊,但始終是路徑,不是隨意而走。
究竟甚麼是「路徑」,也是本系列作品的核心概念之一,有專書去作論述。在這裏,我且簡單地,就「權術」和「權謀」這兩名詞概說一下﹕
「權術」包括了「帝王術」,雖然不是「大道」,但也有理論,需要長期學習,方能學會。這好比裝神、弄鬼、捉妖、畫符、算命、行醫、占星等等方術,各各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這些理論構成了「路徑」,那是一脈相通的。
反觀「權謀」,卻是一次性的想法,沒有理論性的基礎在背後,也沒有抽象層次,也即是說,構成不了「路徑」。再換個說法﹕「權謀」可是是天生的,曹操幼時已可「有權謀」,可是他在幼時,不可能「有權術」,皆因這得在他長大後,成為了權臣或一方霸主,經過長期憑經驗得來的知識,融會貫通,才可以及展出一套適合自己狀況的「權術」。
「權術」和「權謀」的分別,某程度看,是咬文嚼字,也無關本系列政治理論的宏旨。不過,就這兩個名詞,我們可以作為又一個例證,加深說明「路徑」的理論,這卻是有益和有建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