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權責 1. 權與責 所謂的「權責」,意即「權力/權利與責任」。在我們解說甚麼是「權責」之前,首先得決定甚麼是「責任」。根據《維基百科》,它是﹕「『本任應管辦一切分所應為之事』;可以分為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亦可指個人或組織的責任。通常是指因為某種規範或當事人間約定,而發生使當事人負有某種作為或不作為的義務。一般說來,發生法律責任的要件是比發生道義責任的要件更加嚴謹些,效果也更加嚴厲,但這也不一定。」 《維基百科》把「責任」譯作「liability」,然而,這英文字包含「欠債」的意思。另一個慣常的譯法是「responsibility」。我認為,把「法律責任」譯作「liability」,把「道德責任」譯作「responsibility」,比較妥當。 至於英文的「duty」,比較恰當的譯法應該是「職責」。這代表了坐上這工作崗位所必須負上的責任。其所負擔的責任,在「liability」之下,在「responsibility」之上。通常,我們欠下債務,或者在工作出錯後需要承擔,會使用「liability」,如果只是在有合約下,必須作出這工作,或行為,則是「duty」。但果你沒有任何法律規定你去承擔的工作或後果,則應稱為「responsibility」。 現在說到「權責」的意思﹕普通人沒有權責,你必須是享有某種權力,或者享用某些權利,方才需要負擔這份責任。
2.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中國有「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的諺語,此話出唐代中期大文豪柳宗元(773年至819年)的《弔屈原文》﹕「吾哀今之為仕兮,庸有慮時之否臧。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風之不可去兮,懷先生之可忘! 」 這說法的潛台詞,就是如果你不是「食君之祿」,就不用「擔君之憂」了。換言之,「擔君之憂」是當年的屈原(西元前343年至前278年)身為楚國政府的「左徒」,享受國王發放的利益,也即是「食君之祿」,因而必須負擔的責任。 另一種「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的例子,就是僱傭兵。 發生在1467年至1477年的「應仁之亂」,是日本的一場內戰。在此之後,紀伊國和河內國的「守護大名」,也即是地方領主,畠山氏聘請僱傭兵,在近畿地方助其戰鬥。根據順興寺住持實從(1498年至1546年)的日記《私心記》在1535年6月17日的條目,當日有「「雑賀衆三百人計」來為畠山氏助戰。 在此下一些注腳﹕「紀伊國」位於今日的和歌山縣、三重縣南部,「河內國」位於今日的大阪府藤井寺市。 「近畿地方」即是今日的關西,由京都府、大阪府、滋賀縣、兵庫縣、奈良縣、和歌山縣、三重縣等二府五縣構成,多年前有日本偶像二人團體,名叫「近畿小子」,英文是「Kinki Kids」,成員有堂本剛和堂本光一,前者是奈良人,後者是兵庫縣蘆屋市人,兩人同姓,但非兄弟。這組合的所有單曲,均能在發片首週登上日本Oricon單周銷量榜的第一名,已寫入了《健力士世界記錄大全》。 「近畿小子」的作品,我只看過堂本剛在主演,由漫畫改編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在1995年和1996年各有一輯。我最記得堂本剛飾演的男一號「金田一一」常說的那句話﹕「謎底終於揭開了!」(謎はすべて解けた!) 按﹕根據設定,故事主角姓「金田一」(きんだいち,Kindaichi),名「一」(はじめ,Hajime),是日本推理小大師横溝正史(1902年至1981年)筆下的偉大偵探「金田一耕助」的孫兒。 「實從」是浄土真宗本願寺派第8世宗主,真宗大谷派第8代門首,即掌門人蓮如(1414年至1499年)的第13子。 雜賀莊位於現時的和歌山市雜賀崎。這三百多人是一個開始,在其後的日子,「雜賀眾」成為了有名的雇傭兵團體,主要成員來自雜賀莊、十鄉、中鄉、南鄉、宮鄉這5個地區。
3.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禮記‧曲禮下》說﹕「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制。」意即君主要和政權共存亡,有封地的高級官員有責任與人民百姓共存亡,士族,也即是武士和中級官員必須遵從法律,如果國君或大夫按照法律的遊戲規則,要他們冒著死亡的危險,例如戰鬥,他們也必須依從安排。 以上的情況,可以說是「權利越多,責任越大」,亦可以成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畢竟,權力和權利是很接近的﹕有權力的人不可能沒有權利,然而,反過來看,有權利的人,卻不一定有權力。 譬如說,明朝在1565年後,即嘉靖四十四年後,開國皇帝朱元璋(1328年至1398年)的所有後代,就算是當朝皇帝的最遠親屬,最少也可得到每年40石大米的收入。這些遠房宗室,明顯在政府已沒有任何的權力,但仍然可享受權利。 1414年,明成祖朱棣(1360年至1424年)第二次御駕親征蒙古後,班師回朝,回到北京後,說﹕「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這是有鑑於以前宋朝常常割地賠款,終至亡國,因而作出的定語。 這後來形成了明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的基本國策。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1628年至1644年),面臨被敵軍打進北京城,自縊身亡寧願自縊身亡,也不願逃亡到南方,繼續政權。後人因而說明朝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就是在政權中權力最大的皇帝,當政權失敗時,負上了最大的責任﹕以死相殉。
4.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蜘蛛俠》的名句是﹕「力量越大,責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據說,這名句早在1962年,已在漫畫出現,其後不停重覆﹕既在漫畫中不同的人的口中說出,也成為了電影的對白。 「力量」和「權力」的分別,我在本系列的另一本書中,另有解說,這裏不贅。 通常,力量越大的人或共同體,也會有更大的責任。記著,本節說的只集中於「自覺」。 像今日的俄羅斯,由於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自覺有責任保護世界上的所有俄羅斯人。因此,當它發現在鄰國烏克蘭的俄羅斯人被當地政府迫害時,便在2022年向烏克蘭發動戰爭,聲稱這可以拯救至少有一大部分在烏克蘭的俄羅斯人免於被迫害。 法國自從法蘭克王國時代的克洛維一世(466年至511年)開始,即信奉了天主教。由於它認為自己是天主教中最強大的國家,因此一直自視為「天主教的保護者」,也即是「 Roi Très-chrétien」,英文是「most Christian king」,中文應譯為「最能代表基督的國王」,並曾經因支持羅馬教廷而發起了許多場戰爭。 2020年1月2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拍了一條視頻,要求以色列的警員別要試圖進入耶路撤冷的一間天主教堂,名為「The Church of St Anne」,皆因法國認為自己擁有該教堂的產權,但以色列並不這樣認為。 翌日,英國名記者Ed West在發表了一篇名為《法國仍然認為自己是天主教的保護者》(France still sees itself as the Protector of Catholicism)的文章,有說﹕ 「France has historically considered itself the protector of Middle Eastern Catholics, while Russia saw itself as defender of the Orthodox. In recent years such a notion has gone out of fashion in the west ……France, however, has maintained some of its old role as protector.……This is partly because the French just have a stronger sense of history……」 我且譯為﹕「歷史上,法國認為自己是中東天主教徒的保護者,正如俄羅斯認為自己是東正教的捍衛者。雖然近年西方已拋開了這陳舊的看法…但法國仍然維持自己作為保衛者的老角色……部分原因是法國仍然有很強的歷史感。」 最後,Ed West用英式的諷刺語氣寫道﹕「Anyway, I’m looking forward to Macron adopting the title Roi Très-chrétien as well as President of France, co-prince of Andorra and Defender of the Holy Sepulchre.」 我譯為﹕「無論如何,我放眼看看馬克龍將來除了法國總統外,還可以當上「最能代表基督的國王」,安道爾的大公,以及「聖墓教堂」的保護者。 按﹕安道爾是個國土面積只有468公里的微型國家,2020年人口統計是77,543人,國家元首是虛位,分別是法國總統和加泰隆尼亞羅馬天主教烏格爾教區的主教。「聖墓教堂」(Sanctum Sepulchrum)耶路撒冷,相傳是基督耶穌被釘死的地方,現時分別由羅馬天主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正教會負責主要的行政及管理。 不消說,俄羅斯的認為自己作為東正教和俄羅斯人的保護者,法國認為自己是天主教的保護者,除了是責任之外,更可以藉此擴充自己的權力。換言之,所謂的「責任」,往往也是擴充權力的借口。
5. 他人認為的責任 在電影《如來神掌怒碎萬劍門》中,由石堅飾演的「玉面修羅」藉著「天殘腳」這絕世武功肆虐江湖,由曹達華飾演的龍劍飛作為天下第一高手,人們遂請求他出手對抗玉面修羅。這故事的邏輯,證明了人們認為天下第一高手既然有如此強大的力量,當江湖發生災難時,他有責任去為江湖上的其他人去拆解災難。 換個說法,力量大的人或共同體,並不止於自覺有責任,其他人也會覺得他有相應的責任,這好比我們要求富豪們應該把部份財富捐贈作慈善,而把整副身家都捐出作為慈善的富豪則被高度讚揚,雖然,絕大部份這樣做的富豪,只是為了避稅。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透過視頻,對美國國會發表演說,要求美國軍事上的援助,到了最後,他用英文向美國總統拜登說﹕「You are the leader of the nation, of your great nation. I wish you to be the leader of the world. Being the leader of the world means to be the leader of peace.」 我譯為﹕「你是你這個偉大國家的領袖。我希望你也成為整個世界的領袖。作為世界領袖,也即是世界和平的領袖。」 當然了,被他人視為因有權力而有責任的人或共同體,很少會不自視為有責任去發揮其力量。畢竟,權責權責,這兩者是分不開的,當你負擔上更大的責任時,往往也可藉此得到更大的權力。 正是一隻巴掌拍不響,美國作為全世界最強大的民主國家,向來認為自己是民主、人權、自由等價值的終極保護者。2021年3月3日,美國新任的國務卿布林肯在國務院發表他的第一篇演說,名為《A Foreign Policy for the American People》,其中有說﹕ 「Are we making your lives more secure and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your families? Are we protecting the planet for y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Are we honoring your values, and proving worthy of your trust? 「It’s the honor of my life to serve as your Secretary of State. And I’m aware every day that we’re writing the next chapter of our history. It’s up to us whether the story of this time will be one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security and equality; whether we will help more people in more places live in dignity and whether we will leave the United States stronger at home and in the world. 「That’s our mission. That’s our opportunity. We will not squander it.」 意譯如下﹕「我很榮幸作為國務卿。我們的責任就是保護這星球的家庭、兒童、價值觀,我理解到我們每天都在寫一章新的歷史,我們可選擇是否令到世界更加富有、安全和平等,也可選擇可否令其他人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可決定未來美國會否在國內及在全世界變得更強大。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的機遇,我們決不會把這使命和機遇隨便揮霍掉。」 |
目錄 | 書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