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3
文字
1
留言
大師實倉
登入
美股報價:
權益披露:
炒股密碼
>
目錄
第 1 部分
總論:甚麼是股票?
1.1
雙贏的故事
1.2
成本與效益
1.3
另一種成本效益﹕樹的「獨生果」
1.4
賭博性紙張
第 2 部分
股市的波動
2.1
牛市和熊市
2.2
隨機漫步假說
2.3
有效市場假說
2.4
股市的波動幅度
2.5
蝴蝶效應
2.6
羊群效應:跟風
2.7
股市的世代更替與成熟化
2.8
恆指歷史波幅
第 3 部分
周期論
3.1
萬物均有周期
3.2
周期出現的成因
3.3
股市周期和經濟周期
3.4
牛熊市出現的原因
3.5
周期的維持時間
3.6
周期並無統一定義
3.7
馬克思的說法
3.8
用指數來定義牛熊
3.9
四季和牛熊
3.10
成交量和牛熊
3.11
為何叫「牛熊」?
第 4 部分
牛市的定義
4.1
時間說
4.2
升幅說
4.3
黃金分割
4.4
模糊的定義
第 5 部分
牛市的三期分析
5.1
牛市第一期
5.2
牛市第二期是波幅
5.3
牛市第三期是真正高潮
5.4
牛市三期的成因:生意淡薄,不如賭博
5.5
香港的超級大牛市
5.6
春夏秋冬四季
5.7
牛市的成交量
第 6 部分
泡沬的定義
第 7 部分
歷史上的泡沬
7.1
荷蘭的鬱金香泡沫
7.2
密西西比泡沫
7.3
南海泡沫
7.4
英國的鐵路股泡沬
7.5
從倫敦炒到中國的橡膠股
7.6
互聯網泡沫
第 8 部分
泡沬的特徵
8.1
泡沫所需要的醞釀時間
8.2
泡沫的爆破時間
8.3
泡沫的創新和信念
8.4
泡沫的傳染性
8.5
仿傚的投機者
8.6
泡沫的土壤
8.7
泡沫的大小
8.8
唯心主義的定義
8.9
泡沫的殺傷力
8.10
牛市三期和泡沫的分別
8.11
泡沬的預測
第 9 部分
泡沫的再定義
第 10 部分
熊市的三期分析
10.1
熊市的基本條件
10.2
熊市第一期
10.3
熊市一期和牛市三期
10.4
熊市反彈和牛市調整
10.5
熊市一期的定義
10.6
股災
10.7
股災前的先兆
10.8
四季和熊市
10.9
熊二極像牛二
10.10
熊市第三期是磨穿蓆
10.11
毆打和熊市
10.12
牛一的重現
10.13
成交量和股價
第 11 部分
熊市的長短
11.1
熊市的維持時間
11.2
政府救市有助熊市縮短
11.3
政治的影響
11.4
心理因素
11.5
網友的精闢比喻
第 12 部分
炒股與炒市
12.1
投資大市的方法
12.2
指數基金和盈富基金
12.3
股榮對炒市不炒股的說法
12.4
巴菲特的看法
12.5
炒市不炒股的優勢
12.6
炒市的策略
12.7
CAPE(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to-earnings ratio)
12.8
A股在的狂升例子
12.9
市盈率的缺陷
12.10
甚麼是市盈率?
12.11
港股的例子
12.12
股和市未必同步
12.13
股和市的同步
12.14
市之內也不一定同步
12.15
炒股和炒市的相比
12.16
牛市炒股,熊市炒市
第 13 部分
供應量(大股東的持股量)
13.1
持股不足30%
13.2
持股在30%至40%之間
13.3
持股在40%至50%之間
13.4
一般性授權批股
13.5
批股限制的最新進展
13.6
持股在50%至75%之間
13.7
持股在75%以上
13.8
大股東的隱藏股票
13.9
大股東持股量為何重要
13.10
《財技密碼》大股東分析
第 14 部分
供應量(原理)
14.1
上市公司數目和市值
14.2
增量分析
14.3
個股的供應量
14.4
供應創造需求
14.5
需求超越供應
第 15 部分
需求面
15.1
標準模型
15.2
資金流入
15.3
通貨膨脹
15.4
利率的高低
15.5
外國資金流入
15.6
政府救市
15.7
人口增長
15.8
陰謀論
15.9
資金流向決定一切
15.10
貨幣需求的互相爭奪
15.11
供求關係
第 16 部分
誰是大股東
16.1
大股東是猛人
16.2
大股東是衰人
16.3
大股東不是人
16.4
共產黨員
16.5
上市公司主席和董事
16.6
大股東和董事局鬧翻了
16.7
沒有主要大股東的公司
第 17 部分
股票的合理價格
17.1
簡化分析架構
17.2
四種角度
17.3
橫看成嶺側成峰
17.4
好公司壞股票與壞公司好股票
17.5
效率市場
17.6
CAPM
第 18 部分
上市
18.1
甚麼是上市?
18.2
股票的新與舊
18.3
申請上市
18.4
上市集資和介紹形式
18.5
配售和發售以供認購
18.6
綠鞋和回撥
18.7
分拆上市
18.8
合併
18.9
退市
18.10
金句
第 19 部分
第一種分類﹕板
19.1
交易所和「板」
19.2
香港的主板
19.3
創業板
19.4
創業板轉主板
19.5
創業板忘記了初衷
19.6
二十一章
19.7
十八章
19.8
重組的股票
第 20 部分
第二種分類﹕新舊(新股)
20.1
新股的莊家部署
20.2
招股書
20.3
政府企業的上市
20.4
真上市、假集資
20.5
民企造假賬之道
20.6
回水股
20.7
抽新股是賭博
20.8
抽新股必須借錢
20.9
沽出新股
20.10
為甚麼抽新股
20.11
一個有趣的新股個案
20.12
新股長揸輸梗
20.13
新股和半新股的法則
20.14
不存在「凡A則B」的法則
20.15
新股派錢給散戶的原因
第 21 部分
第二種分類﹕新舊(半新股與其他)
21.1
熱炒半新股
21.2
半新股的投資原理
21.3
半新股的表現
21.4
上市後大跌的股票
21.5
香港天線
21.6
半新股的倒閉
21.7
2013年至2017年的半新股喪炒
21.8
2017年6月27日的事件
21.9
半新股變舊的過程
21.10
正常股票與重組股
第 22 部分
第三種分類﹕市值與流通
22.1
藍籌股
22.2
二三線股
22.3
細價股
22.4
流通定義
22.5
沒有嚴格定義
第 23 部分
第四種分類﹕價值(資產)
23.1
餐廳的比喻
23.2
上市公司的價值
23.3
資產價值有折讓
23.4
資產的分類
23.5
資產的客觀價格
23.6
管理資產所需的專業知識
23.7
資產值折讓的一個理論分析
23.8
垃圾資產
23.9
資產價值和市賬率
23.10
現金和營運資金
23.11
楚人無罪,懷璧其罪
23.12
結語
第 24 部分
第四種分類﹕價值(業務)
24.1
業務的例子
24.2
盈利和市盈率
24.3
生財工具
24.4
業務型的資產
24.5
業務型資產的定義
24.6
專利權資產
24.7
資產升值和業務的分析
24.8
公司資產和它的防守性
24.9
和黃和它的全攻型生意
24.10
結語
第 25 部分
第四種分類﹕價值(流通)
25.1
流通價值的乘數效應
25.2
流通價值的自乘
25.3
殼股
25.4
殼價的急升
25.5
殼價帶動股價
25.6
細價股
25.7
殼股
25.8
財技股
25.9
財技股和老千股的分別
第 26 部分
四種分類﹕價值(分析與結論)
26.1
資源
26.2
投入與回報
26.3
資本回報率
26.4
資產型的特色是折讓
26.5
業務型的特色是受大市影響少
26.6
流通型股票的特色是大上大落
26.7
資產、業務、流通的相容性
26.8
型格的改變
26.9
負資產股
第 27 部分
第五種分類﹕產品周期
27.1
股票的產品周期
27.2
引入期
27.3
成長期
27.4
成熟期
27.5
衰退期
27.7
資產的生命周期
27.8
流通的周期
27.9
受「四季」影響很大的股票
27.10
轉型
第 28 部分
分析股票的方法(Analyst’s Approach)
28.1
分析員看得最遠
28.2
價值投資法
28.3
未來價值投資法是惟一王道
28.4
此法之優劣
28.5
常識研究法是散戶之寶
28.6
個股的生命周期
第 29 部分
分析股票的方法浦(Trader's Approach)
29.1
交易員的原型是圖表派
29.2
分析員如何炒股票?
29.3
即日鮮的天敵
29.4
兼職trader
29.5
我認識的成功例子
29.6
Trader’s approach和炒財技股
29.7
無法解釋的統計
第 30 部分
分析股票的方法(Corporate Finance Approach)
30.1
心理投資法
30.2
簡單的例子
30.3
如何猜測莊家的心理
30.4
莊家也無法脫離基本因素
30.5
炒莊家股有如街頭賭局
30.6
財技的重要性
第 31 部分
混合三種分析方法
31.1
擇偶條件去找一夜情
31.2
兼收並蓄的分析方法
31.3
路紙投資法
31.4
總論各種投資法
第 32 部分
研究所需的知識
32.1
研究股中需要懂得的數學
32.2
四則運算是必需品
32.3
會計學是常識
32.4
統計學和圖表派
32.5
統計學和圖表的基本原理
32.6
圖表包含了甚麼信息?
32.7
圖表派的基本假設
32.8
圖表派的文字含義:一個例子
32.9
用圖表來看趨勢
32.10
統計學和圖表的缺陷
32.11
統計樣本不足的缺陷
32.12
日本國寶陰陽燭
32.13
價位的心理關口
32.14
自我實現(或永不實現)的預言
32.15
套套邏輯
32.16
高深數學:火箭方程式
32.17
數學分析的缺陷
32.18
電腦盤
32.19
研究的地理環境
第 33 部分
政治對股市的影響
33.1
股市與政治穩定
33.2
經濟政策
33.3
政策傾斜
33.4
金融政策
33.5
股市政策
33.6
官商勾結
33.7
外圍政治局勢
33.8
政治股票羊毛出在豬身上
第 34 部分
戰爭狀態
34.1
戰爭的分類
34.2
股市可以預測戰爭結果嗎?
34.3
小亂後股市走勢
34.4
戰事勝利有助股市
34.5
戰時的股市
34.6
戰敗後的股市
第 35 部分
政府就是莊家
35.1
2007年港股直通車
35.2
2015年暴力救市的政治任務
上一頁
下一頁
A-
A+
目錄
書籤
第 1 部分
總論:甚麼是股票?
1.1
雙贏的故事
1.2
成本與效益
1.3
另一種成本效益﹕樹的「獨生果」
1.4
賭博性紙張
第 2 部分
股市的波動
2.1
牛市和熊市
2.2
隨機漫步假說
2.3
有效市場假說
2.4
股市的波動幅度
2.5
蝴蝶效應
2.6
羊群效應:跟風
2.7
股市的世代更替與成熟化
2.8
恆指歷史波幅
第 3 部分
周期論
3.1
萬物均有周期
3.2
周期出現的成因
3.3
股市周期和經濟周期
3.4
牛熊市出現的原因
3.5
周期的維持時間
3.6
周期並無統一定義
3.7
馬克思的說法
3.8
用指數來定義牛熊
3.9
四季和牛熊
3.10
成交量和牛熊
3.11
為何叫「牛熊」?
第 4 部分
牛市的定義
4.1
時間說
4.2
升幅說
4.3
黃金分割
4.4
模糊的定義
第 5 部分
牛市的三期分析
5.1
牛市第一期
5.2
牛市第二期是波幅
5.3
牛市第三期是真正高潮
5.4
牛市三期的成因:生意淡薄,不如賭博
5.5
香港的超級大牛市
5.6
春夏秋冬四季
5.7
牛市的成交量
第 6 部分
泡沬的定義
第 7 部分
歷史上的泡沬
7.1
荷蘭的鬱金香泡沫
7.2
密西西比泡沫
7.3
南海泡沫
7.4
英國的鐵路股泡沬
7.5
從倫敦炒到中國的橡膠股
7.6
互聯網泡沫
第 8 部分
泡沬的特徵
8.1
泡沫所需要的醞釀時間
8.2
泡沫的爆破時間
8.3
泡沫的創新和信念
8.4
泡沫的傳染性
8.5
仿傚的投機者
8.6
泡沫的土壤
8.7
泡沫的大小
8.8
唯心主義的定義
8.9
泡沫的殺傷力
8.10
牛市三期和泡沫的分別
8.11
泡沬的預測
第 9 部分
泡沫的再定義
第 10 部分
熊市的三期分析
10.1
熊市的基本條件
10.2
熊市第一期
10.3
熊市一期和牛市三期
10.4
熊市反彈和牛市調整
10.5
熊市一期的定義
10.6
股災
10.7
股災前的先兆
10.8
四季和熊市
10.9
熊二極像牛二
10.10
熊市第三期是磨穿蓆
10.11
毆打和熊市
10.12
牛一的重現
10.13
成交量和股價
第 11 部分
熊市的長短
11.1
熊市的維持時間
11.2
政府救市有助熊市縮短
11.3
政治的影響
11.4
心理因素
11.5
網友的精闢比喻
第 12 部分
炒股與炒市
12.1
投資大市的方法
12.2
指數基金和盈富基金
12.3
股榮對炒市不炒股的說法
12.4
巴菲特的看法
12.5
炒市不炒股的優勢
12.6
炒市的策略
12.7
CAPE(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to-earnings ratio)
12.8
A股在的狂升例子
12.9
市盈率的缺陷
12.10
甚麼是市盈率?
12.11
港股的例子
12.12
股和市未必同步
12.13
股和市的同步
12.14
市之內也不一定同步
12.15
炒股和炒市的相比
12.16
牛市炒股,熊市炒市
第 13 部分
供應量(大股東的持股量)
13.1
持股不足30%
13.2
持股在30%至40%之間
13.3
持股在40%至50%之間
13.4
一般性授權批股
13.5
批股限制的最新進展
13.6
持股在50%至75%之間
13.7
持股在75%以上
13.8
大股東的隱藏股票
13.9
大股東持股量為何重要
13.10
《財技密碼》大股東分析
第 14 部分
供應量(原理)
14.1
上市公司數目和市值
14.2
增量分析
14.3
個股的供應量
14.4
供應創造需求
14.5
需求超越供應
第 15 部分
需求面
15.1
標準模型
15.2
資金流入
15.3
通貨膨脹
15.4
利率的高低
15.5
外國資金流入
15.6
政府救市
15.7
人口增長
15.8
陰謀論
15.9
資金流向決定一切
15.10
貨幣需求的互相爭奪
15.11
供求關係
第 16 部分
誰是大股東
16.1
大股東是猛人
16.2
大股東是衰人
16.3
大股東不是人
16.4
共產黨員
16.5
上市公司主席和董事
16.6
大股東和董事局鬧翻了
16.7
沒有主要大股東的公司
第 17 部分
股票的合理價格
17.1
簡化分析架構
17.2
四種角度
17.3
橫看成嶺側成峰
17.4
好公司壞股票與壞公司好股票
17.5
效率市場
17.6
CAPM
第 18 部分
上市
18.1
甚麼是上市?
18.2
股票的新與舊
18.3
申請上市
18.4
上市集資和介紹形式
18.5
配售和發售以供認購
18.6
綠鞋和回撥
18.7
分拆上市
18.8
合併
18.9
退市
18.10
金句
第 19 部分
第一種分類﹕板
19.1
交易所和「板」
19.2
香港的主板
19.3
創業板
19.4
創業板轉主板
19.5
創業板忘記了初衷
19.6
二十一章
19.7
十八章
19.8
重組的股票
第 20 部分
第二種分類﹕新舊(新股)
20.1
新股的莊家部署
20.2
招股書
20.3
政府企業的上市
20.4
真上市、假集資
20.5
民企造假賬之道
20.6
回水股
20.7
抽新股是賭博
20.8
抽新股必須借錢
20.9
沽出新股
20.10
為甚麼抽新股
20.11
一個有趣的新股個案
20.12
新股長揸輸梗
20.13
新股和半新股的法則
20.14
不存在「凡A則B」的法則
20.15
新股派錢給散戶的原因
第 21 部分
第二種分類﹕新舊(半新股與其他)
21.1
熱炒半新股
21.2
半新股的投資原理
21.3
半新股的表現
21.4
上市後大跌的股票
21.5
香港天線
21.6
半新股的倒閉
21.7
2013年至2017年的半新股喪炒
21.8
2017年6月27日的事件
21.9
半新股變舊的過程
21.10
正常股票與重組股
第 22 部分
第三種分類﹕市值與流通
22.1
藍籌股
22.2
二三線股
22.3
細價股
22.4
流通定義
22.5
沒有嚴格定義
第 23 部分
第四種分類﹕價值(資產)
23.1
餐廳的比喻
23.2
上市公司的價值
23.3
資產價值有折讓
23.4
資產的分類
23.5
資產的客觀價格
23.6
管理資產所需的專業知識
23.7
資產值折讓的一個理論分析
23.8
垃圾資產
23.9
資產價值和市賬率
23.10
現金和營運資金
23.11
楚人無罪,懷璧其罪
23.12
結語
第 24 部分
第四種分類﹕價值(業務)
24.1
業務的例子
24.2
盈利和市盈率
24.3
生財工具
24.4
業務型的資產
24.5
業務型資產的定義
24.6
專利權資產
24.7
資產升值和業務的分析
24.8
公司資產和它的防守性
24.9
和黃和它的全攻型生意
24.10
結語
第 25 部分
第四種分類﹕價值(流通)
25.1
流通價值的乘數效應
25.2
流通價值的自乘
25.3
殼股
25.4
殼價的急升
25.5
殼價帶動股價
25.6
細價股
25.7
殼股
25.8
財技股
25.9
財技股和老千股的分別
第 26 部分
四種分類﹕價值(分析與結論)
26.1
資源
26.2
投入與回報
26.3
資本回報率
26.4
資產型的特色是折讓
26.5
業務型的特色是受大市影響少
26.6
流通型股票的特色是大上大落
26.7
資產、業務、流通的相容性
26.8
型格的改變
26.9
負資產股
第 27 部分
第五種分類﹕產品周期
27.1
股票的產品周期
27.2
引入期
27.3
成長期
27.4
成熟期
27.5
衰退期
27.7
資產的生命周期
27.8
流通的周期
27.9
受「四季」影響很大的股票
27.10
轉型
第 28 部分
分析股票的方法(Analyst’s Approach)
28.1
分析員看得最遠
28.2
價值投資法
28.3
未來價值投資法是惟一王道
28.4
此法之優劣
28.5
常識研究法是散戶之寶
28.6
個股的生命周期
第 29 部分
分析股票的方法浦(Trader's Approach)
29.1
交易員的原型是圖表派
29.2
分析員如何炒股票?
29.3
即日鮮的天敵
29.4
兼職trader
29.5
我認識的成功例子
29.6
Trader’s approach和炒財技股
29.7
無法解釋的統計
第 30 部分
分析股票的方法(Corporate Finance Approach)
30.1
心理投資法
30.2
簡單的例子
30.3
如何猜測莊家的心理
30.4
莊家也無法脫離基本因素
30.5
炒莊家股有如街頭賭局
30.6
財技的重要性
第 31 部分
混合三種分析方法
31.1
擇偶條件去找一夜情
31.2
兼收並蓄的分析方法
31.3
路紙投資法
31.4
總論各種投資法
第 32 部分
研究所需的知識
32.1
研究股中需要懂得的數學
32.2
四則運算是必需品
32.3
會計學是常識
32.4
統計學和圖表派
32.5
統計學和圖表的基本原理
32.6
圖表包含了甚麼信息?
32.7
圖表派的基本假設
32.8
圖表派的文字含義:一個例子
32.9
用圖表來看趨勢
32.10
統計學和圖表的缺陷
32.11
統計樣本不足的缺陷
32.12
日本國寶陰陽燭
32.13
價位的心理關口
32.14
自我實現(或永不實現)的預言
32.15
套套邏輯
32.16
高深數學:火箭方程式
32.17
數學分析的缺陷
32.18
電腦盤
32.19
研究的地理環境
第 33 部分
政治對股市的影響
33.1
股市與政治穩定
33.2
經濟政策
33.3
政策傾斜
33.4
金融政策
33.5
股市政策
33.6
官商勾結
33.7
外圍政治局勢
33.8
政治股票羊毛出在豬身上
第 34 部分
戰爭狀態
34.1
戰爭的分類
34.2
股市可以預測戰爭結果嗎?
34.3
小亂後股市走勢
34.4
戰事勝利有助股市
34.5
戰時的股市
34.6
戰敗後的股市
第 35 部分
政府就是莊家
35.1
2007年港股直通車
35.2
2015年暴力救市的政治任務
購物紀錄
錢包
大C實倉
視頻
文章
加密貨幣報價
CCASS持股量異動股票
設定
暗黑模式:
繁
-
簡
我們的網站使用Cookie
我們使用Cookie以確保網站能正常運作,並改善你的使用我們網站時的使用體驗,
點擊這裡了解更多
緩衝處理中